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通过以科技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综合防御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灾害预防是人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积极主动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包括防止建(构)筑物在地震时遭受破坏而采取的工程性预防和依法开展的各项防震减灾规划、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应急物资储存等非工程性预防两大部分。
避震方法
平时做好防震避震准备,掌握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避震的科学方法,震时就有生存的希望。大多数地震时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到地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近躲避。
一、避震要点
(一)避震的最佳方位选择
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近避震!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二)进行防震演练
平时找好紧急避险的地方,如:卫生间、坚固的桌子下面,进行“10秒钟”紧急避险练习。
平时找好安全、畅通的线路进行“1分钟”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二、避震方法
(一)家住平房如何避震
尽量保护头部,快速冲出房屋外到空旷地带。
(二)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校、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躲到外墙边或窗边。
高楼的避震和撤离: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牢抓扶手。
(三)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如果课桌不结实,要将书包顶在头上,迅速蹲在墙角或者柱子旁。或有组织的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无患。
(四)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要选择结实的地方,如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物品;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要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三、应对次生灾害
要注意避开危险场所,如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加油站等地。
煤气泄漏时
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要逆风匍匐逃离火场,向安全地方转移。
毒气泄漏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口处,并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自救互救
自救互救是震后减少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抢救的时间越早,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及时采取自救互救行动,在抢救人员生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救措施
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并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解释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保持体力,可用敲击声等办法求救。
二、互救措施
(一)救人原则
先多后少。现扒救人员集中的地方,重点搜救儿童和学生。
先易后难。先救客易救的人员,后救难救。
先近后远。先救近处的被压埋人员,后救远处的。
先轻伤后重伤。先救轻伤者,后救重伤人员。
先救生存者,后挖遇难者。
尽可能地先救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壮大救援队伍。
(二)救人方法
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进一步受伤;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对被埋压时间较长的人员,注意避免被困人员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扒救周围的被埋压者。当发现一时无法就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等待专业队伍援助。重伤人员一定要在专业队伍和医疗人员指导下救助。